【访谈】 付双全:开创藏书发展新模式

发布:2018-11-27 10:22:49 作者:姜锐刚 / 文 孟昭鸿 / 图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点击:1406

  图为付双全(中)正在现场指导线装书装订工艺

  〖入选辞〗

  他,三希堂藏书创办人,致力于将三希堂藏书打造成为一个高端藏书品牌,他全新创造的“品牌+产业链”发展模式为业界所瞩目。

  〖心灵独白〗

  出版人有责任把五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出版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了解、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再造经典善本,让深具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线装书走入千家万户是三希堂藏书的责任与使命。

有舍才有得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需要下决心,敢于舍弃一些东西。自己要给自己断后路。”古人有云:“破釜沉舟。”俗话又说:“破而后立。”人们总感叹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命运总是弄人。但也有人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一定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毅然舍弃已经得到的,勇敢地踏上追寻理想之路。付双全,就是这样一个人。

  大学毕业第二年,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付双全已经升任办公室副主任,并且分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对于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发展速度是不可想象的,而命运仿佛格外青睐付双全。如果他就这样接受命运的安排,或许将会拥有一个不错的政治生涯,那么我们就看不到如今的付双全和他全新创造的“品牌+产业链”发展模式,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采访了。在采访中,付双全声音清晰洪亮、掷地有声,透出一股坚毅果敢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造就了一个紧紧把握自己命运的勇者。就在他工作顺利前途光明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他会突然辞职下海。大家都非常不解,甚至当时他的领导说会保留他的人事档案和工资,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但是付双全并没有给自己留下这样一条堪称完美的后路,他坚持把自己的档案转到人才市场,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自己要给自己断后路”。

  这一切的起因可以说都是因为他对于书的热爱。大学期间他就很爱看书,甚至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我一个人买的书比全年级加起来都要多”。而在毕业后,他发现家乡当地没有有品味的书店可以满足自己对好书的渴望,这时候他就萌生了“为何自己不开一家好书店”的想法。前文说到,付双全有一股坚毅果敢的气质,因此他说做就做,辞职下海,开始了自己的书业之路,开辟了崭新的职业生涯。虽然开始时困难重重,尤其是资金问题,但是他凭借坚定的决心坚持了下来,用借到的一笔钱将书店开了起来。本着既能满足自己看书的需求,又能给当地提供高水平文化服务的信念,在他的用心经营下书店渐渐成长发展,付双全的书业之路顺利前行。

  但他的目标不止如此,早在开店之初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出版上而不仅仅是销售上。书店经营6年之后,付双全居安思危:做出版不来北京是不行的。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在2004年来到北京,随后建立了“三希堂藏书”这个品牌。付双全回忆说,初到北京时两眼一抹黑,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想法还是相对模糊的;于是做了认真的分析思考,尤其是写了12页的发展计划。有了这些,三希堂就拥有了成功的基本条件,它只等待一个契机,一个绽放光芒的契机。

里程碑?墓志铭!

  “‘三希堂’这个名字和我们的缘分是注定的,它代表着高品质和高价值,我们要对得起这三个字,一定要做好这个品牌。”付双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把目标设计得很好,然后才按照计划一步步实现。三希堂这些年的发展,首先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仿佛登珠穆朗玛峰,看得到峰顶之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即按照战略来实施战术。“只要企业方向正确,每走一步就是胜利。”

  这个契机,就是《中国美术全集》的全新再版。这又是一次付双全那破釜沉舟、有舍有得理念的成功案例。他回忆说,很早的时候就曾想过将《中国美术全集》和《四库全书》的出版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他得到消息,将有机会做《中国美术全集》再版的项目时,就毫不犹豫地出手了。首先他认为自2004年以来民间的艺术收藏热逐渐升温,《中国美术全集》再版恰逢其时;其次,作为国家级品牌书,《中国美术全集》的再版能够帮助“三希堂藏书”这个品牌一炮打响。因此付双全不惜一切代价开始做这个项目。据了解,当时仅版税就几百万元,投资总额更高达上千万元。而当时他只有不到10万元的流动资金。经过多方融资,项目才开始运作,可以说当时的局面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最终的结果又一次证明了他理念的成功,《中国美术全集》再版销售1500套,码洋4000万元。付双全解释这次营销的胜利,是因为自己知道读者需要什么,三希堂多年来项目的成功源于自己对市场敏锐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则源于多年的书店经营经验。

  《中国美术全集》的再版让更多人认识了“三希堂藏书”这个品牌,瞬间就发展起一大批渠道和客户,奠定了品牌基础,积累了渠道资源,锻炼了团队能力和大项目的运作经验,坚定了走高端品牌的信心。可以说,“没有‘《中国美术全集》项目’,就没有‘《四库全书》项目’。”付双全说,出版《四库全书》是每个出版人的理想,当有机会入手这个项目时,真的需要十二分决心;原大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化工程这个项目太大,大到难以想象,存在几个问题:规模宏大,环节众多,周期相当长,投资特别高,而且是完全手工工艺操作。据了解,这个项目从策划到完成花费了5年时间,投资超过2亿元。在困难面前,付双全告诉自己“做这个项目,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责任和使命”;同时还激励员工“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每一个人责任重大,要么彪炳千秋,要么遗臭万年”。他还组织大家看宣传片、搞征文比赛……因为这个项目,他甚至白了头。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能够做成这个项目,此生无憾了。”据悉,他的下一步计划是进行全球巡展,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独特魅力。目前,他又投入了新的文化项目的运作,两年内的项目规划达数十亿元。

“品牌+产业链”全新模式

  “开车要先修路,修好了路,再买个好车;车就是团队,路修得好,车可以想跑多快就跑多快。低头走路不可取,方向需要不断修正。企业也是如此,先有顶层的设计,才能快速发展。”

  付双全说自己是一个很喜欢做计划的人,所以他认为企业的模式和战略方向比什么都重要。通过对图书行业的长期分析,并借鉴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规律,付双全决定将高端礼品和奢侈品的模式,融合到书业中来。在采访中,他着重介绍了三希堂发展的两个核心理念:一是最先树立品牌发展的战略思想,二是准确找出符合行业规律和未来趋势的品牌发展模式。此外,他还致力于打造全国首家完整出版产业链,并在北京建造最大的线装书基地,实现编辑、制作、生产、发行等环节的一条龙服务。如今,占地50亩、投资6亿元的三希堂线装文化园即将在京落地,园内将建成能够体现中国线装文化的藏书楼、主题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展示中心以及产品创意中心等,致力于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同时,他还透露要在三年内完成“中国书法大全集”项目,目前已经组织专家着手在做,预计出版150-200册。而今年计划完成的200万册线装书,截至5月就已经落实了180万册。

  虽然三希堂现在每年都有不错的盈利,但付双全表示他从没把赚钱作为努力的方向。他说这个行业需要一个沉下来做事的好心态,他很爱这个行业,愿意将它作为自己的职业,希望能够做出好书,流传下去。对于文化行业而言,沉淀和积累是很重要的,不能靠投机。他的理念是先做好书,在做好书的基础上控制成本;如果先进行成本控制,则很难提升品质。

  当品质得以保证的时候,怎么营销就成了重中之重。付双全在采访中设想了一种最理想的模式,就是书在开始出版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销售的问题。而这不只是美好的愿望,他已经在开展相关的布局,计划在包括台北、香港以及内地主要省会城市开设30家高标准示范店,今年完成8家;全部完成之后,将实现图书定制销售、海内外同时首发。“大出版,大策划,大营销,大品牌,大盈利”是付双全的五大目标,而大营销的基础就是示范店。他表示,示范店未来一定是书业营销的重要战略设计,必须建立封闭式的销售模式,不搞折扣战,自己定规则。

  现在的三希堂已经成为高端藏书品牌,奠定了在中国出版界的崇高地位。相比如今的顺利,三希堂在最初的五年里发展得很慢,但当时付双全并不担心,他说:“我们按照自己的调子,没有成功的经验,完全靠自己摸索,开始走得慢是为了将来跑得快。不怕慢就怕错。”对民营企业来讲,创始人个人的风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付双全胆大心细的特点造就了三希堂在大项目上的接连成功。每年好几个数千万的大项目,让很多人都看不懂,资金如何来、出来如何卖等问题都有可能成为项目的绊脚石。比如《四库全书》的项目,之前很多人认为三希堂很难做到,某一天可能连工资都会发不出。但付双全那种认准的事儿一定要做的个性注定了他不会畏手畏脚,当然他也有不担心的理由,那就是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做大量工作和充分准备。让他信心满怀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团队。三希堂通过不断提高员工工资,来保证人才不流失。付双全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给员工高薪,这是最低的成本。员工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员工的稳定就是效率的提升、品质的保障。

  生活中的付双全是个好静的人,平时喜欢下围棋、看书;他也会为了凝聚团队而爱上唱歌,正如他形容的那样“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他不但把生活和工作紧密结合,也把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连在一起,用自己的性格引导团队前进的方向,用自己的理念创造企业新的发展模式。而这一切都起始于他放弃命运的安排,紧紧地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命运的垂青,不是来自运气,而是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付双全用他的经历,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命运之歌。

  (原载2013年6月14日《中国图书商报·封面人物》)